大唐.天宝十三年,公元754年 长安城
访问手机版

扫码访问手机版

App下载

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

客服咨询电话

18262654321

三国浴乐园
三国浴乐园
东汉末年,皇叔奶茶店小老板刘备,生逢乱世心有大志,始终胸怀产业救国夙愿,不畏艰难志笃弥坚,统领着孔明茶坊、张飞酒馆、赵云管家,关羽镖局,小乔汉服,联合新晋网红诸葛孔明;与霸道房东曹操,家族地产商孙权、戏水乐园老板周瑜斗智斗勇,应天时、顺民意,抢商机,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,开辟新天地,齐心协力把小生意干成大传奇,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敲钟的奋斗故事。
三国浴乐园,是以创造快乐、助力梦想、传播文化为使命的综合服务平台;三国浴乐园以三国历史为魂,创业文化为媒,快乐体验为本,拥有汤泉、秀演、美食、趣店、康健、乐园等服务的全产业链文旅服务空间。 三国浴乐园聚焦于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服务的深度融合和服务创新,把脉新休闲娱乐市场的时尚消费需求和新鲜文旅体验,结合互联网思维和现代科技手段,为客人打造24~48小时欢乐服务圈。
共有240个话题
本版聚焦
全站热门讨论
三国浴乐园

今日发帖:0

讨论: 240

本版相关讨论
热门路线
客观评价关羽失荆州 [复制链接]
关羽在被徐晃击退后,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,还守在沔水与曹魏对峙,我真是很佩服关羽,他的心真的很大,要知道徐晃总攻之前,就通知关羽东吴要偷袭了,他既没有撤军,也没有加强防备,反而抽走了后方的守军。纵使他觉得江陵坚固,东吴攻不下来,然后呢?就算麋芳不投降,关羽匆匆回军,他这只已经在外征战数月的疲惫之师,就算硬碰硬,有几成把握打得过东吴养精蓄锐的军队?更不用说,江陵附近水道纵横,双方还得拼水战,就算关羽全盛时期,水军实力都是比不了东吴的。从陆路回军?不说能不能打赢吴军,单说要放弃他经营多年的水军,就已经是损失惨重了。直到东吴派兵拿下公安、江陵,辎重都被偷袭了,后知后觉的关羽才赶紧撤军。曹仁、徐晃等本来要追击关羽,但被曹操制止,曹老板要坐看关羽跟孙权血拼,两败俱伤,但是,让曹操失望了,因为在这场撤退中,关羽展示了其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下的统帅能力。一、撤退方向的选择关羽开始是有三条撤退路线可以选,一是走沔水退往上庸方向,二是向东南方向撤回宜都郡,三是向南回军江陵。
其中,退往上庸方向虽然有水路,但却是逆流而上,山路艰险,非常不好走,此时已经入秋,水位变浅,不可能全军乘船,而且中途要穿过大量曹军控制区,曹仁、徐晃等只要在适当位置阻击,关羽就会损失惨重,再加上关羽还对收复江陵又幻想,所以他没有选择这条路。
关羽的最佳选择其实是撤至宜都郡,那样关羽是有一线生机的,因为,此时陆逊还在进攻宜都郡的路上,宜都郡也不是完全没有抵抗,后面还有房陵太守邓辅、南乡太守郭睦等蜀汉军队的小规模反扑,关羽向宜都郡撤退,是有可能与宜都、益州方面的军队联手,击退陆逊的,这样背靠益州,可谓是近可攻,退可守。
但是,关羽再次展现了他贪胜不知输的特点,他选择回军江陵,这非常令人费解,即使他此时不清楚江陵、公安是否已被吴军拿下,也只需要派些斥候前去打探即可,根本不需要亲率大军前去冒险。
当然,可能他想要模仿400年前的项羽,率军回去来场彭城之战一样的惊天大逆转,都叫“羽”嘛,你项羽行,为什么我关羽不行?
二、关羽撤退方式的探究
我们首先要看一个问题,那就是关羽是从水路还是陆路撤退的?因为关羽麾下是有一只规模不小的水军的,这也是关羽守卫荆州、北伐襄樊的最大依仗,如果从陆路撤退,这就代表着关羽要放弃他经营了十多年的战船。
而且关羽的陆军已经在沔水北岸被徐晃重创,损兵折将,但水军依然是完整的,按理来说,关羽如果要回军江陵,还是应该优先选择水路的。
但从史料中关羽的行动轨迹看,他选择了从陆路撤退,因为关羽后面是去了当阳、麦城的,如果关羽水路转陆路,那就要走华容道,也就是演义里面关羽义释曹操的地方,关羽义释曹操虽然是虚构的,但这条路难走是真的。曹老板在正史中真的走过,走得那叫一个艰辛,史载曹军“遇泥泞,道不通,天又大风,悉使羸兵负草填之,骑乃得过。羸兵为人马所蹈藉,陷泥中,死者甚众。”
另外,东吴在这个方向的布防极为严密,关羽要突破的可能性太小了,孙权早已派蒋钦率水军入沔水堵截关羽,竟陵这边是孙皎的防区,孙皎正是孙权此次偷袭荆州的预备队,另外,孙权自己的中军也在赶过来的路上。也就是说,关羽要走水路去跟孙桓碰面,得先后击败蒋钦、孙皎、孙权,而且全是水上交锋,觉得关羽的水军能赢到这一步的,建议放下史书,去开三国无双。
当然,关羽没开天眼,未必知道东吴军队的部署,但荆州的地理水文情况他还是熟悉的,从襄阳走水路回军江陵,是要绕一圈的,走沔水、扬水、夏水,其中,穿越云梦泽的扬水、夏水对关羽来说非常危险。
从关羽的视角来说,就算自己突破了东吴军队在沔水的截击,当时东吴军队已经出兵偷袭荆州了,必然是比关羽军更快到达公安、江陵的,无论城池是否已经拿下,都可以与江夏的东吴水军前后夹击正在穿越云梦泽的关羽军。在师老兵疲、后方被袭、军心不稳的情况下,还要去跟强悍的江东水师交锋,甚至会被两面夹击,怎么看都像是找死。
东吴军队的陆战水平是要明显弱于水战的,这也是关羽宁愿放弃自己经营十多年的战船,也要走陆路回江陵的原因。从陆路走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可以沿路征集粮草补给,当时关羽的后路已经被切断了,辎重也被偷袭了,走水路固然便捷,但已被东吴水军层层封锁,云梦泽一带又少有城邑,一旦稍有耽搁,全军马上就会断粮。
而从陆路回江陵,沿路是有不少城邑的,这些关羽可以从这些城邑中征集粮草,至少不会马上断粮。
最终,关羽还是选择在竟陵以北的某处放弃船只,走陆路向江陵进军。那关羽的战船呢?史料无载,有几个可能:
第一:被曹仁、徐晃缴获。后面曹魏在荆州是组建了一只水军的,可能就是以此为基础。这种可能性确实有,但不大,关羽水军规模不小,这么大的战绩,很难想象史料完全没有记载,尤其是曹魏方面的,徐晃等人从征的记录都是要写得清清楚楚的;
第二,被曹魏的江夏太守文聘烧了。史料中有文聘在荆城烧毁关羽战船的记载,史载“又攻羽辎重于汉津,烧其船于荆城”。但这里普遍还是认为是文聘在青泥之战的战绩,是襄樊之战的可能性非常小。
首先,这时候东吴军队已经大规模出动了,文聘要带水军去荆城,得穿越东吴军队防区,走沔水的,东吴跟曹魏完全是貌合神离的,都憋着坏要算计对方呢,文聘真的敢大模大样的过去吗?还跟东吴水军共用一条水道,不怕被东吴军队偷袭?
其次,荆城离襄樊已经比较近了,曹魏正好缺船,如果是关羽主动放弃了战船,文聘为什么要把船烧掉,而不是拉回襄樊?如果是关羽走水路到荆城与文聘水军相遇,被文聘以火攻的方式烧毁了关羽的战船,那相当于文聘以一己之力全歼了关羽水军?如果文聘有这本事,那襄樊之战打了几个月,文聘何必要隐身?早可以上去打了。
第三,被东吴缴获了。这也有一定可能,但跟第一条一样,很难想象这样的战绩,史料完全没有记载,尤其是蒋钦的传记,甚至都没写他讨关羽有功;
第四,被关羽自己烧了。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,历来放弃战船后,第一选择都是把船烧了,不能留给敌人,曹老板赤壁败退时,也把剩下的船烧了,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史料完全没有记载这批战船的去向。
被关羽自己烧了是我的个人见解,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,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三、通信吕蒙
从陆路回军江陵,正常来说,关羽要杀到江陵,也是要展开一系列血战的,这也是曹操所期待的。但事实上却并没有,吴军并没有阻挡关羽向江陵的进军,为什么呢?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关羽又来了一个更让人费解的操作。
关羽一边回军江陵,居然一边不断派使者跟吕蒙沟通!这太不可思议了,关羽居然觉得他跟孙权还有的谈,就像湘水划界时那样?那我只能说,关羽实在是太天真了。那时候关羽还占着南郡跟武陵,还有刘备的五万大军做后援,这时候关羽有什么?只有三万军心不稳、补给不足的孤军了,谁会跟他谈?
当然,也有可能关羽是想打探打探东吴方面的情报,顺便迷惑吕蒙,让他降低防备。
但结合后续操作,就完全无法理解了,使者回来后,关羽还让他到处乱跑,让将士们知道了东吴的宽大政策,知道自己的家人都得到了优待,使得军心士气开始崩溃。
关羽出现这种不应该出现的失误,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使者已经被吕蒙收买了。
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很大,因为只要智商正常,使者就不会在自己军营随便乱说,这是会扰乱军心的,连这点常识都没有?不至于吧。而且,一般来说,做使者的都是士族,因为得有文化嘛,不然沟通起来多费劲,也不容易冲动,否则当场打起来就坏事了。关羽呢?正好是“骄於士大夫”,有可能这个使者也早对关羽不满了,不然也很难想象,随随便便就能被收买。
这点其实史料中也有暗示,史载“蒙辄厚遇其使”,吕蒙对使者特别优待,这个优待估计不仅仅是吃好喝好住好那么简单。甚至有可能是像麋芳一样,早已被孙权、吕蒙拉拢过,再加上家人也在江陵,因此才顺理成章被收买。
按理说,关羽是应该对使者严加看管的,不能让他到处乱跑,除非这个使者是关羽特别信任的人,如果是这样,那自己特别信任的人被吕蒙轻易收买,也只能说关羽当领导的能力不行。不管是自己信任的使者被轻易收买,还是单纯只是关羽笨到没有仔细盘问使者江陵的情况,以致其在军营中乱说,都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其实,关羽是可以封锁消息,把麾下这只部队变成怒火燃烧的复仇之师的,因为军中将士们对孙刘双方的谁是谁非不感兴趣,他们只知道自己在前线浴血奋战,后方被盟友无耻偷袭了!哀兵必胜,关羽军在这种情况下,未必没有实力与东吴一战,就如同当年项羽在彭城之战时那样。
结果就是,将士们知道自己的家人无恙,甚至还被优待,渐渐失去了战斗意志,关羽军一路走一路溃散。史载“羽人还,私相参讯,咸知家门无恙,见待过于平时,故羽吏士无斗心”。
既然如此,吴军也就不用跟关羽硬拼了,只要不断袭扰、诱降即可。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东吴各部具体诱降了关羽多少军队,但孙桓的传记中,记载了仅其一部就诱降了关羽军五千人,史载“从讨关羽于华容,诱羽余党,得五千人,牛马器械甚众。”注意这个“牛马器械甚众”,没有船只,这也可以印证关羽是走陆路回来的,不然孙桓在华容是能缴获一批船只的。而且,这条史料也说明了,关羽军后勤其实还是没出问题的,主要是人心散了。
关羽率军赶到江陵后,并没有攻城,而是高呼这座城是我修筑的,肯定打不下来,然后赶紧跑。不是,既然如此,那您之前回军江陵干嘛?公费旅游吗?看看江陵有没被攻下,需要走到江陵城下吗?
这可不是我编的,上史料原文:“及吕蒙袭破芳,羽还旧城,糜芳已降,退住九里。曰,此城吾所筑,不可攻也。”
然后关羽开始要逃跑,这时候,晚了!陆逊已经把宜都郡给占了,关羽退路彻底被截断,能跑到哪去?
四、败走麦城
关羽在军队逐渐溃散的情况下,退入麦城自保,其实吧,到了这一步,关羽完全可以拼死一搏,带着还忠于自己的将士跟吴军来一场血战,死得堂堂正正,那样其实更符合武圣的风范,但关羽没有。
关羽选择在麦城向孙权诈降,想要趁机逃走,只能说,关羽还是惜命的。不过,孙权不信,让潘璋朱然继续堵截关羽。潘璋率军到达临沮后,派出人马搜索关羽,关羽此时仅剩十余骑,潘璋的部将马忠擒获关羽、关平及都督赵累等,并将关羽、关平就地斩杀。
这边有人认为关羽不是诈降,是真想投降,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,关羽是在麦城提出投降的,但却是在临沮附近被杀,说明他还是想要带人突围的,如果是真想投降,直接开城就行了。
说实话,关羽的掌兵能力真的很差。
要说将士家属被俘,确实很影响士气,但至于一仗没打就全军溃散吗?我就不说项羽那种逆天的战例了,就说后面的毌丘俭,人家手下的淮南军也是将士家属皆在北,那也是历经苦战才全军崩溃的。
再举个蜀汉自己的例子,马超。马超二次反曹的时候,也是被骗出了大本营冀城,然后跟陇右豪强联军血战,虽然史料没有具体记载战斗过程,但战斗是异常激烈的,陇右豪强联军领头人杨阜在与马超作战时,身上五处受伤,宗族兄弟七人战死。
人家都能血战一场后才败,怎么就你关羽一仗没打就溃散了呢?
五、为什么孙权要杀了关羽?
其实,孙权杀关羽多多少少是有些不理智的,他的最优解是押着关羽,等着后面跟刘备谈判当筹码用,虽然说一个关羽也换不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,但也总比没有强。至于说关羽报复,一来关羽年纪大了,想报复估计也难;二来,关羽麾下的荆州军团已经全军覆没了,是只没牙的老虎;三来,关羽虽然带过水军,但也没有以水军击败过别国水军的战绩,很难想像孙权会怕关羽。
但是吧,在孙权眼里,关羽太可恨了,这些年关羽把孙权得罪狠了可以说,我给大家列举下关羽的行为:
1、当年,还是孙刘联盟蜜月期的时候,关羽就经常与东吴发生纠纷,这时,孙权刚刚把南郡借给刘备后不久,虽说孙权有自己的战略考虑,期间还发生了孙夫人欲劫阿斗的事件,但总体来说,刘备拿了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,可以说是占尽便宜了,要知道,刘备就是因为有南郡才得以借此取益州的。但是,在双方发生边界摩擦的时候,居然还要鲁肃安抚关羽!
2、孙权想要跟关羽结儿女亲家,关羽居然是“骂辱其使”,即使孙权不怀好意,有离间刘备与关羽的心思,关羽也应该好言拒绝,表示自己女儿配不上孙权儿子,或者使用外交辞令,表示自己是刘备麾下大将,子女婚约要由刘备做主,这样既不使孙权丢面子,还向刘备表了忠心,两全其美。但关羽偏偏要“骂辱”,人家孙权也是江东一把手,不要面子的吗?
3、水淹七军后,本就傲慢的关羽更是不可一世,孙权此前答应派兵助战,但没有守约,关羽嫌孙权援兵迟缓,居然直接骂孙权是狗,还威胁拿下樊城后就来灭了东吴,俗话说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,更何况孙权是江东领袖。在关羽如此辱骂之下,如果不杀关羽,要孙权如何在属下面前立足?
就不说擅取湘关米这种有争议的事情了,就上述三件事情,孙权肯定对关羽恨得咬牙切齿,反正高低得跟刘备再打一仗,先宰了你关羽消消气再说!
孙权这人,你可以质疑他的军事水平,但如果有人质疑他的政治能力,尤其是中年孙权的政治能力,那就是纯黑子了。在二宫之乱前,他可以说几乎没有在政治领域犯错过,理智的可怕,面子之类的东西他是很少考虑的。杀关羽,几乎是他唯一不那么理智的行为了,可见他对关羽有多恨,说不定还会暗中吩咐手下多给关羽几刀,太可恨了这人!
六、对关羽军事能力的评价
对于一名将领或者统帅,我是反对用一场败仗就彻底否定其军事能力的,打败仗的原因很多,不能就此加以否定,因为人家还打过胜仗呢。比如刘备,刘备虽然夷陵之战惨败给了陆逊,但我对他军事能力的评价并不低,事实上,在刘备时期,蜀汉最能打的一直都是刘备,益州就是刘备以少胜多,打掉刘璋主力,才能拿下来的,张飞、赵云不过是趁刘璋主力不在,捡漏罢了。
汉中之战,也是刘备本部挑大梁,其他各路偏师基本都是被曹军暴打的,是刘备率本部变阵定军山,又是压着张郃打,又是夜烧夏侯渊鹿角,然后才有了黄忠阵斩夏侯渊的机会。
刘备才是蜀汉的顶梁柱,不是关羽,更不是张飞,汉中之战结束,刘备也是宁愿把汉中交给自己的部曲将魏延,也不交给张飞。
但是吧,像关羽这种,但论带兵打仗,除了靠运气搞了把水淹七军,剩下的全是败仗。
有人可能会说,不对啊,程昱、郭嘉他们不是说关羽是“万人敌”吗?周瑜也说关羽是“熊虎之将”,曹魏群臣还说“蜀小国耳,名将唯羽”呢,肯定是关羽的战绩被删了!
其实吧,关羽战绩被删会有吗?肯定是有的,但主要是集中在刘备在北方的时期。
一方面,那时候刘备只是北方群雄中的一个,关羽作为刘备麾下的一员战将,战绩被删很正常,看袁绍那么多战将不是也没啥战绩嘛;另一方面,刘备在北方时期的主要对手是曹操跟吕布,刘备遇到这俩基本上就是被暴打的状态,所以刘备自己的战绩都是败仗居多,不然也不会被打的一路逃去荆州,纪传体史书一般都是夸胜讳败的,这种关羽跟着刘备的败仗,陈寿一般不会记到本传中。
那为什么关羽会有“万人敌”“熊虎之将”的名气呢?
因为比较勇猛,我从来都不否认关羽是一员猛将,所以,即使关羽跟着刘备打了很多败仗,但在这些战役里面的表现肯定是不错的。但我们也要看到,刘备在北方的时期,军队规模其实很小,大部分时候都只有几千到一万的部队,所以关羽最多也就带兵冲锋陷阵比较猛而已,你要让他独领一军打仗?不好意思,基本是没什么机会的,因为刘备自己兵马都不多。
北方战争时期,关羽唯一一次捞到的分兵机会,就是徐州之战,刘备让关羽守下邳,结果那一仗,刘备落荒而逃,把关羽丢下了,关羽投降了曹老板。
所以,所谓的“万人敌”“熊虎之将”就是说关羽是一员猛将,带着小股部队冲锋陷阵很牛逼,关羽斩颜良也能说明这一点。另外,这边要多说一句,因为项羽的影响,很多人都觉得,“万人敌”是带兵打仗,完全不是,除了项羽学兵法这一次,后世几乎所有的“万人敌”,都是指勇猛,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看后世被称为万人敌的将领有哪些就知道了。
关羽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,就是“绝北道”,带了多少人呢?2000人。曹仁为什么退兵呢?史料写得清清楚楚,是因为伤亡过大,史载“十四年,瑜、仁相守岁馀,所杀伤甚众。仁委城走。”所谓的“江陵之守,物尽谷殚”,那是曹老板吹牛逼的,前面他还说赤壁之战是自己“烧船自还”呢!当然,如果有人愿意相信赤壁之战是曹老板自己把船烧了走掉的,不是被周瑜烧得,那确实,这种认知程度,相信曹仁退兵是因为关羽“绝北道”也正常。
实际上,关羽所谓的“绝北道”大概率就是欺负曹军没水军的水上游击战,沿路布置些鹿角之类的工事阻碍曹仁退兵罢了,曹仁要应付周瑜主力,哪有那么多人去清理关羽的工事?所以才要李通来接应,把关羽的鹿角清理掉。
关羽要有带着两千人击败各路曹军援军的本事,后面也不至于被徐晃打崩了。
随后,就是关羽跟乐进、文聘的对垒了,这方面内容之前的文章详细写过,就不赘述了,反正也是吃亏的。
襄樊之战呢?
趁着水位高涨,乘船打到襄樊,一堆人吹战线推进,后面东吴打到襄樊次数也不少,难道也击败了一堆曹魏的军队?
水淹七军前,被庞德率军突入,一箭射中额头,当然这边关羽是带了头盔的,不然肯定挂了,但关羽是主帅,能被敌将突到能射箭的位置,怎么都不能说是占便宜了。
水淹七军后呢?樊城,樊城没打下来,然后就是被徐晃“长驱直入”了。
再接下来,就是大本营被偷,一仗没打就全军崩溃了。
这都能吹得起来?我只能说,神话中关公的名气太大了,演义中的关二爷太讨人喜欢了,影响了普通人看待历史人物关羽的眼光。
关羽是三国时期第一档的猛将,但军事能力确实是不行的,跟刘备比都有很大差距。
这其实也是一直以来的主流观点,即肯定其勇武,褒奖其忠义,但是对于他带兵打仗的能力,尤其是统帅才能,一直是持否定观点的居多,比如朱元璋就曾告诫手下“克敌在勇,全胜在谋。昔关羽号万人敌,为吕蒙所破,为无谋也,尔宜深戒之。”
只不过互联网兴起后,很多粉丝出于对被神化后的关二爷的喜爱,投射到了历史人物上,从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欣赏,变成了粉丝对偶像的崇拜。而偶像,是不能有缺点的,在这一背景下,很多人开始给关羽加戏,恨不得拿着放大镜到史书中去找到只言片语,然后疯狂脑补,夸大关羽的能力,以达到获得流量的目的,仅此而已。
关羽虽然军败身死,但襄樊之战的故事还没有结束,魏蜀吴三方博弈仍在继续,后面三章,我将给大家讲讲三方在关羽死后的精彩博弈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浴乐园总导演
    浴乐园,穿越到从前

    www.yuleyuan.net

    18262654321

  • 培哲设计总编剧
    培哲,商业护城河

    www.peizhe.com

    15921654321